年過五十 第一次胃腸鏡體驗竟意外查出胃早癌
華龍網-新重慶客戶端3月28日14時訊 不久前, 張先生(化名)陪妻子來到重慶北部寬仁醫院做胃鏡檢查。由于年過五十,卻從沒做過胃鏡,張先生萌生了體驗一次胃鏡的想法。這一查,竟意外發現早期胃癌!
胃鏡清晰視角下,張先生胃黏膜呈萎縮性胃炎表現,探查到胃角處時,有一小塊黏膜發紅。
內鏡中心的醫生立即提高了警惕,結合染色、放大等精查胃鏡技術仔細觀察,初步考慮有早期胃癌可能性,隨后取下局部組織,送病理活檢。
“就怕是癌,是癌就惱火了!”等病理結果的幾天,張先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。
不出所料,病理報告提示:低級別上皮內瘤變。消化內科主任凌賢龍教授團隊結合診療經驗判斷,高度懷疑早期胃癌可能。
通過詳細咨詢凌賢龍教授,了解到胃癌發生、發展病程漫長:正常胃粘膜-淺表性胃炎-萎縮性胃炎-腸化生-異型增生-胃癌,約需要5-15年。早期胃癌只要及時發現并治療,預后效果好,張先生心里這才踏實了。
針對早期胃癌治療,消化內科開展特色診療-內鏡下粘膜剝離術(ESD)。手術中,內鏡中心醫師在透明帽輔助下,電凝標記胃早癌位置,通過向粘膜層注射亞甲藍和生理鹽水,胃早癌組織像“水泡”一樣高高鼓起,隨后精細、完整地剝離胃早癌組織,最后通過止血鉗電凝止血,手術順利完成。
完整標本活檢證實,張先生的胃角病變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。
術后,張先生即可自行下床行走,3-5天后,進食逐步恢復。
“不幸中的萬幸!再拖一兩年,等胃有癥狀再就醫,很可能就不是這個結果了?!?/p>
親身經歷后,張先生會經常跟親朋好友分享胃腸鏡的重要性,不少人因此去做了檢查。

凌賢龍教授提醒大家:超過40歲,必須做一次胃腸鏡檢查!
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,避免后期開刀和化療,大大降低治療費用,生活質量能得到充分保證,真正從各個方面做到“發現一例早癌,挽救一條生命,幸福一個家庭”。(通訊員/周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