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中國巴渝行·好醫聲每日科普61|@新手爸媽,重視寶寶出生后的第一道“安檢”
在人們的印象中,耳聾是一種會遺傳的疾病,如果父母聽力是健康的,那生下來的孩子多半也沒有問題??墒聦嵣?,也有一些父母聽力正常,孩子卻一出生就患上耳聾的。
所以,新生兒聽力篩查作為寶寶出生后的第一道“安檢”尤為重要。今年3月3日是第23個全國愛耳日,關愛新生兒的聽力健康,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干預關系到一個家庭的幸福。
本期,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姚紅兵,將帶大家走近新生兒聽力篩查課堂。
>>專家簡介

姚紅兵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,主任醫師、碩士生導師
兼任中國醫師學會兒科分會兒童耳鼻喉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,亞太醫學生物免疫學會兒童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,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兒童耳鼻喉科學組委員,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變態反應專委會副主委,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兒童變態反應委員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組組長,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耳鼻咽喉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。主要研究方向:過敏性鼻炎,兒童聽力學。

根據我國最新人口普查數據,我國每年新增約1000萬新生兒,其中,每年聽力篩查約有6-7萬的新生兒存在聽力障礙,新生兒聽力篩查陽性率千分之1-3(每年3萬人),另有千分之3為遲發性耳聾。由此可見,做好早期聽力篩查至關重要。
而聽力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聽力和寶寶的語言發育密切相關。聽力正常的寶寶一般在4-9月開始咿呀學語,這是語言發育的最重要階段。而嚴重聽力障礙的寶寶由于缺乏語言刺激和環境,在語言發育最重要和關鍵的2-3歲內,不能建立正常的語言學習,最終導致聾啞、言語障礙、社會適應能力低下、注意力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問題。影響最終語言能力的重要因素是聽力障礙發現時間的早晚。
新生兒聽力篩查(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,UNHS),是通過耳聲發射(OAE)、自動聽性腦干反應(AABR)和聲阻抗等一些現代的電生理學檢測,在新生兒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靜的狀態下進行的客觀、快速和無創的檢查。據國內外報道表明,正常新生兒和高危因素新生兒聽力損失發病率的差異較大,正常新生兒約為1‰~3‰,高危因素新生兒約為2%~4%。簡單來說,聽力篩查就是運用先進的聽力檢測技術,把疑似有聽力問題的寶寶篩選出來。

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現新生兒聽力異常的最為重要的手段之一。正常分娩的新生兒,2-3天時應接受專業人員的聽力篩查;進入重癥監護病房住院的新生兒,應在出院前進行聽力篩查。
如果孩子在聽力初篩時未通過,家長就要充分重視,按照專業人員的指導,到指定醫院做進一步的復篩。如果孩子在聽力初篩和復篩時都沒有通過,家長應在3個月內攜帶初篩和復篩報告單,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,到指定的聽力診斷中心對孩子進行系統的聽力學檢查,以確定孩子的聽力狀況或聽力損失程度。
對0-3個月孩子主要通過觀察聽性反射來判斷其聽力。測聽用具可選用木魚、雙音響筒(中頻)、哨子(高頻)或手鼓(低頻)等音響玩具。因為人耳對于中頻的聲音最敏感,所以木魚或雙音響筒可作為首選。
測試房間要保持安靜,給聲時機最好選擇在受試兒處于淺睡眠狀態,距測試耳約30厘米處,突然給聲(60dB以上),正常聽力的受試兒約在2.5秒以內出現聽性反射。
表現類型有:雙臂突然向內屈曲,即驚跳反射;突然眼瞼睜開,為覺醒反射;突然哭叫,為哭叫反射;測試前受試兒眼瞼睜開,給聲時突然閉目,稱為閉目反射,還有吸允反射、呼吸反射等等。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驚跳反射。
1、兒童期永久性聽力障礙家族史;
2、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(NICU)住院超過5天;
3、巨細胞病毒、風疹病毒、皰疹病毒、梅毒、弓形體病引起的宮內感染;
4、顱面形態畸形,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;
5、出生體重低于1500克;
6、高膽紅素血癥達到換血要求;
7、病毒性或細菌性腦膜炎;
8、新生兒窒息(Apgar評分1分鐘0-4分或5分鐘0-6分);
9、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癥;
10、機械通氣;
11、體外膜給氧;
12、母親孕期曾使用過耳毒性藥物、利尿劑或濫用藥物和酒精;
13、臨床上存在或懷疑有與聽力損失有關的綜合征或遺傳病。
姚紅兵提示:現代科學技術已經可以對新生兒及嬰幼兒進行早期聽力檢測和診斷,對明確診斷為永久性聽力損失的嬰幼兒,最好能盡早(出生6個月內)進行科學干預和康復訓練,絕大多數可以回歸主流社會。(文/吳瑞雪 實習 任兵輝 通訊員/顧典 圖/視覺中國)